最后一课的拼音、解释、组词
最后一课的简介:
zuì hòu yī kè
短篇小说。法国都德作于1873年。以普法战争后普鲁士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
短篇小说。法国都德作于1873年。以普法战争后普鲁士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
- AI解释
《最后一课》这个词通常是指在某地、某种文化或语言即将消失或者被替代前,人们上的一堂最后的语言课程。它往往象征着一种文化的结束或是对过去的一种缅怀与珍惜。
详细解释:
- 文化传承的告别:这个概念常常用来形容一个语言、文化和传统可能即将消失时的最后一课,强调了对这些文化元素的珍视和留恋。
- 教育意义:通过最后一课的形式,可以表达一种深刻的情感——对失去或者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惋惜与怀念。
造句:
- 对于从小在爷爷奶奶家长大的小明来说,《最后一课》不仅仅是一堂课,更是对他童年记忆的一次深情回顾。
- 在《最后一课》上,老师通过一系列的故事和活动,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了家乡语言的重要性。
- 每年春节期间的《最后一课》,总是能吸引很多游客来体验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 《最后一课》不仅仅是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社区凝聚力的一种象征形式,在这里人们分享记忆、传承文化。
-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最后一课》成为了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的有力工具。
这些句子旨在捕捉“最后一课”这一概念的情感深度及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希望这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表达!
分词解释
最
zuì
1 极,无比的:~大。~高。~初。~终。~为(wéi )。2 聚合:忧喜~门。3 合计:“~大将军青凡七出击匈奴”。
后
hòu
1 君主;帝王:商之先~(先王)。2 帝王的正妻:皇~。太~。3 诸候。《書•舜典》:“肆覲東后。”4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窗户。~面。~学。~缀。~进。5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日~。~福。~期。6 指次序,与“前”相对:~排。~十名。7 子孙:~辈。~嗣。~裔。~昆。无~(没有子孙)。8 姓。
一
yī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课
kè
1 教学上的一个阶段:上~。~时。~间。旷~。授~。~余活动。2 教学的科目:~程。~表。基础~。专业~。~本。~文。3 教书讲学或攻读学习:~徒。~读。4 古代的一种赋税:国~。完粮交~。5 使交纳赋税:~税。~役。6 机关、企业等行政上的单位(现亦称“科”):会计~。7 迷信占卜的一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