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萝的拼音、解释、组词
丝萝的简介:
sī luó
1.菟丝与女萝。《诗.小雅.頍弁》"茑与女萝"毛传:"女萝,菟丝,松萝也。"陆德明释文:"在草曰菟丝,在木曰松萝。"后用以泛指藤萝之类的植物。 2.菟丝﹑女萝均为蔓生,缠绕于草木,不易分开,故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结为婚姻。
1.菟丝与女萝。《诗.小雅.頍弁》"茑与女萝"毛传:"女萝,菟丝,松萝也。"陆德明释文:"在草曰菟丝,在木曰松萝。"后用以泛指藤萝之类的植物。 2.菟丝﹑女萝均为蔓生,缠绕于草木,不易分开,故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结为婚姻。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兔丝和女萝。语本《文选.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与君为新妇,兔丝附女萝。」常用以比喻缔结连理。《儒林外史》第一九回:「师生有情意,再缔丝萝;朋友各分张,难言兰臭。」
《丝萝》在古代汉语中通常用来比喻男女之间的恩爱或者指代妻子。这里的“丝”指的是藤类植物,而“萝”则是指附生于树木或岩石上的蔓生植物。两者常相互缠绕生长,象征着夫妻间的亲密关系和互相依存。
详细解释
- 起源:这个词语源自《诗经·卫风·伯兮》:“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惟古之人,谓是今之。”这里的“丝萝”用来比喻离散的夫妇。
- 象征意义:在古代文化中,“丝萝”象征着夫妻间的相濡以沫和不可分割的关系。“丝”常被看作是一种坚韧不拔、柔韧延展的植物,而“萝”则更强调其攀援的特性,二者结合象征了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和爱恋。
- 文学运用:在古代诗词中,“丝萝”多用于表达妻子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造句
- 自从他远行后,她常常梦见两人如同丝萝般相互缠绕。
- 这首歌颂夫妻情深的曲子,歌词中“丝萝”一词最能表达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感。
- 在那个时代,“丝萝”不仅是爱情的象征,也是对女性依附于男性的社会期待的一种反映。
- 他们的故事就像是一幅动人的画卷,有如丝萝般紧密相连。
- 虽然身处异地,但他们在心中早已结为“丝萝”,相互守望。
请注意,在现代汉语中,“丝萝”一词较为少见,并且其具体含义和使用场景相对有限。上述解释更多基于古代文化背景进行的解读和应用。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