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紽的拼音、解释、组词

五紽的简介:

wǔ tuó
1.指皮祅上的五个丝绳钮子。《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索丝五紽。"高亨注:"周代人的衣﹐一边缝上五个(或三个)丝绳的纽子﹐古语叫做紽,今语叫做纽。"一说﹐"五"即"交午"之"午"。紽﹐缝。五紽﹐交织连缝之义。见清陈奂《诗毛氏传疏》。 2.《诗.召南.羔羊》篇的代称。

  • AI解释

在传统的汉语词汇中,“五紽”并不是一个常见或标准的词语,这可能是因为它不是正式使用或者现在已经不常用。不过,根据字面拆解和推测,“五紽”可能是“五色”的一种变体说法,其中“紽”(niè)在古文中有时可以理解为丝线、彩带或者是颜色的意思。“五色”指的是古代中国常见的五种色彩:青、赤、黄、白、黑。下面尝试结合这一信息来解释和提供造句。

解释

  • 由于“五紽”的正式定义或常见使用情况较少,我们可以推测其含义为与“五色”相关,可能指的是用不同的颜色制成的丝线或是装饰品。
  • 在古代中国,色彩有着特殊的意义,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文化和象征意义,“五紽”可能是某种表示吉祥、祈福或者艺术装饰上的专用术语。

造句

  1. “古人认为穿五紽的衣服可以带来好运,所以节日里大家都喜欢穿上这样的服饰。”
  2. “在古代的宫廷宴会中,大臣们常常身着绣有五紽图案的袍服,以此展示身份和地位。”
  3. “这幅画卷上用了大量的五紽丝线进行装饰,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且富有层次感。”
  4. “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工匠们用五紽制作了精美的挂饰来装点整个村庄。”
  5. “每个季节都有它特定的五紽主题色,春季是嫩绿和粉色,夏季则是明亮的黄色和红色。”

请注意,“五紽”并非标准词汇,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被误解或无法准确传达意图。如果需要表达类似的概念,建议直接使用“五色”或者更具体的描述来避免混淆。

分词解释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