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越的拼音、解释、组词

于越的简介:

yú yuè
1.古族名。分布在今浙江省境内。 2.指其所居之地。唐独孤及《题思禅寺上方》诗:"眇眇于越路﹐茫茫香草青。"一说即吴越。 3.官名。契丹最尊之职,辽太祖即位前即因战功显赫拜于越,后以于越受禅称帝。辽设大于越府,大于越无所职掌,其位则居南﹑北大王上,非有大功者不授。参阅《辽史.太祖纪上》﹑《百官志一》与《国语解》。

  • AI解释

《于越》,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出现,涉及到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地方名称。据史书记载,“于越”是指一个居住在长江下游地区的族群,在先秦时代活跃,并有着一定的历史记载。

“于越”的名称后来逐渐演变为“越国”,即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中的重要一方,代表如著名的越王勾践。“于越”这个词更多地被用于学术讨论或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来指代这一古代的族群或者国家。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于越”作为一个古代名词,其主要意义在于历史文化传承。

以下为五个使用“于越”的造句:

  1. 《史记》记载:“勾践复国,始有于越。”
  2. 在春秋战国时期,吴与于越之间的战争成为了一段传奇的历史。
  3. 古文中的“于越”是指先秦时期活跃在长江下游地区的族群或国家,其历史价值不可忽视。
  4. 通过研究《左传》及相关的古籍资料,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于越文化及其特点。
  5. 在古代文献中,提到吴国与楚国之间的冲突时常也会提及他们的南边邻国——于越。

请注意,由于“于越”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较为有限,以上造句主要为了展示其历史文化背景。

分词解释

1 介词(➊在,如“生~北京”;➋到,如“荣誉归~老师”;➌对,如“勤~学习”;➍向,如“出~自愿”;➎给,如“问道~盲”;➏自,从,如“取之~民”;➐表比较,如“重~泰山”;➑表被动,如“限~水平”)。2 后缀(➊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➋在动词后,如“属~未来)。3 姓。

yuè

1 度过,超出:~过。~冬。~级。~轨。~权。~境。~位。~狱。~俎代庖。2 声音、情感扬起,昂扬:激~。声音清~。3 表示程度加深:~发(更加)。~加。~快~好。4 消散:“精神劳则~”。5 失坠,坠落:陨~。“射其左。~于车下”。6 中国古民族名:百~(亦作“百粤”)。7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后用作浙江省东部的别称:~剧。~凫楚乙(“乙”,燕子。喻对于同一事物,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而作出不同的判断)。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