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之一哂的拼音、解释、组词

付之一哂的简介:

fù zhī yī shěn
哂:微笑。用笑一笑来回答。表示不值得理会。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付之一笑」。见「付之一笑」条。

2. 此处所列为「付之一笑」之典源,提供参考。 宋.苏轼〈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诗(据《苏东坡全集.前集.卷一七》引)百年一俯仰,寒暑相主客。稍增裘褐气,已觉团扇厄。不须计荣辱,此丧彼有获。我琴终不败,无攫故无释。后生不自牧,呻吟空挟策。揠苗不待长,卖菜苦求益。此郎独静退,门外无行迹。但恐陶渊明,每为饥所迫。凄风弄衣结1>,小雪穿门席2>。愿君付一笑,造物亦戏剧3>。朝来赋云梦,笔落风雨疾。为君裁春衫,高会开桂籍。 〔注解〕 (1) 衣结:衣服的缝补处。 (2) 门席:以草席做成的门。 (3) 戏剧:如作戏般虚幻不真实。

3. 此处所列为「付之一笑」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付之一笑」指在面对无法掌控的事物时,仅是淡淡一笑,表现出不在意的态度。宋代文豪苏轼在酬和王适的〈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诗中便有「愿君付一笑,造物亦戏剧」之句。王适为轼弟苏辙之婿,苏轼在徐州任官时,王适与其弟王遹(ㄩˋ)皆从其学。后来苏轼被贬谪,亲戚故旧多散去,唯独王适兄弟不离左右。这首诗的内容,便是诗人处于逆境时,与相知者互相的宽慰与开释。在面对有限的生命,荣辱由人不由己的状况,只好安于困窘的物质生活,对这如幻境般不真实的世界,一笑置之。后来「付之一笑」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态度毫不在意,一笑置之。有时表现的是一种豁达的人生观,如宋人张元干的〈永遇乐.飞观横空〉词:「曲屏端有,吹箫人在,同倚暮云清晓。乘除了、人间宠辱,付之一笑。」有时表现的是一种不在意事情的应付态度,如《程乙本红楼梦.第三○回》:「别人总没解过他们四个人的话来,因此,付之一笑。」

1. 毫不在意,一笑置之。《清史稿.卷二三九.沈文奎传》:「上无曰『此难能』,更无曰『乃公从马上得之』,乌用此迂儒之常谈,而付之一哂也。」也作「付之一笑」。

词语“付之一哂”出自于中国古代典籍,主要用来形容某件事情或某个观点虽然被轻视、嘲笑,但仍可能蕴含某种价值或意义。字面意思可以拆解为“付之”即给予,“一哂”是指微微一笑或轻蔑的一笑。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将某事或某种看法轻易地一笑置之,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详细解释

  • 出处:这个词语没有直接的古代典籍来源,但可以理解其来源于古代文人对事物评价的态度。
  • 含义:“付之一哂”常用来形容对于某些轻浮、不值一提的事情或是某个观点采取一种态度上的不屑或忽视。它不仅表达了表面的轻视,更有一种戏谑的心态在其中。

造句

  1. 对于这个无稽之谈,他只是淡淡一笑,并没有认真考虑,真是“付之一哂”。
  2. 她的一番话虽然让人觉得不值一驳,但我们还是可以“付之一哂”,并思考其中可能的启示意义。
  3. 不论别人怎么说,他都只是轻蔑一笑,“付之一哂”,认为这些都是无稽之谈。
  4. 这些荒诞不经的想法在他看来不过是“付之一哂”的玩笑话而已。
  5. 尽管大家都不以为然,但他还是对那件事情报以一笑,表示“付之一哂”。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付之一哂”在实际语言使用中的应用场景和表达效果。

分词解释

1 交,给:支~。托~。~款。~梓(把稿件交付刊印)。~讫。~出。~与。~之一笑。~诸东流。2 量词,指中药(亦作“服”):一~药。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