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所的拼音、解释、组词

卫所的简介:

wèi suǒ
1.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数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各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都司),统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分别管辖。清初亦沿袭。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明代军队的编制。大者称卫,约五千余人;小者称所,约一千一百二十人,统属于都司。

《卫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军事制度,主要在明朝时期盛行。它指的是中央政府为控制边疆、驻守各地而设立的地方军事机构。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府、州、县构成,并设有一个指挥官,负责管理和调度该地区的军队。

详细解释:

  • 名称来源:“卫所”一词的“卫”,最初是用来防御的意思,在古代,卫所作为军事单位,主要承担着防守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而“所”则表示这种军事机构的具体位置或范围。
  • 设置目的:卫所制度是为了加强边防、保障国家的安全稳定以及有效地管理地方事务。特别是在明朝,为了抵御北方的蒙古军队侵扰,在边疆地区设置了众多卫所,并且这些卫所还承担着屯田、开垦和生产等经济职能。
  • 结构特点:卫所一般由军官(指挥官)领导下的士兵组成,实行严格的军民分治政策。每个卫所都有自己的训练制度、组织体系及军事演练计划。

五个造句:

  1. 明朝时期,各地广泛设置了卫所来强化边防。
  2. 这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得益于明朝设立的卫所制度。
  3. 来自全国各地的士兵被编入了多个不同的卫所。
  4. 卫所不仅仅是军事单位,它们还具有一定的行政职能。
  5. 在《三国演义》中,卫所的存在虽然不多见直接描写,但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

希望以上解释和例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卫所”这一词汇。

分词解释

wèi

1 保护,防护:保~。捍~。~道(卫护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如“~~士”)。~戍(警备,多用于首都)。~冕。2 防护人员:警~。后~。3 古代称驴:“策双~来迎”。4 中国明代驻兵的地点(后只用于地名):威海~(在山东省)。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6 姓。

suǒ

1 处,地方:住~。哨~。场~。处~。2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派出~。3 量词,指房屋:一~四合院。4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部(所率领的部队)。~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有。各尽~能。~向无敌。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5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敬。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