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雪的拼音、解释、组词
卧雪的简介:
wò xuě
1.《后汉书.袁安传》"后举孝廉"李贤注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又三国魏焦先亦有"卧雪"故事。晋皇甫谧《高士传.焦先》:"后野火烧其庐﹐先因露寝﹐遭冬雪大至﹐先袒卧不移﹐人以为死﹐就视如故。"后遂以"卧雪"为安贫清高的典实。
1.《后汉书.袁安传》"后举孝廉"李贤注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又三国魏焦先亦有"卧雪"故事。晋皇甫谧《高士传.焦先》:"后野火烧其庐﹐先因露寝﹐遭冬雪大至﹐先袒卧不移﹐人以为死﹐就视如故。"后遂以"卧雪"为安贫清高的典实。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东汉袁安在大雪时僵卧家中,为洛阳县令出巡时所发现,问曰:「人皆出外行乞,你为何不出?」袁安回答:「大雪之间,人人皆饿,不宜求人。」县令遂因其贤而举为孝廉的故事。见《后汉书.卷四五.袁安传》唐.李贤.注。后用以比喻安贫廉节的操守。唐.皇甫曾〈酬郑侍御秋夜见寄〉诗:「袁公方卧雪,尺素及柴荆。」
词语解析
卧雪(wò xuě)这个词语通常用来形容生活极其清贫、艰苦,甚至到了几乎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状态。这个词常被用来描述那些因贫困而不得不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人们。它不仅仅指的是一个人实际睡在雪地上或与雪为伴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反映了极高的自我牺牲和毅力。
造句
- 他为了完成博士学业,选择在学校附近的山洞里卧雪苦读,以节省开支。
- 虽然家境贫寒,但他甘愿卧雪尝荠菜,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 这位诗人曾长期流浪在外,衣衫褴褛,甚至在冬夜只能卧雪过夜,但他的诗歌却因此而充满了悲凉之美。
- 那位企业家虽然身家数亿,但他仍选择在创业初期过着简朴的生活,有时甚至连被窝都没有,只能躺在地上,被人戏称为‘卧雪’。
- 为了实现理想,他甘愿卧雪尝冰,不畏艰难,终于在逆境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这些例子展示了“卧雪”一词不仅能够形容生活状态的艰苦,还能用来描述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追求目标的决心与毅力。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