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节的拼音、解释、组词

殉节的简介:

xùn jié
1.为保全志节而牺牲生命。 2.指女子因抗拒凌辱或屈从封建礼教而死。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为保全志节而死。《晋书.卷八十九.忠义传.赞曰》:「重义轻生,亡躯殉节。」《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亲家,我仔细想来,我这小女要殉节的真切,倒也由著他行罢!」

《殉节》这一词语通常用来形容为了坚持自己的信念、立场或原则而选择牺牲自己生命的行为,特别是指在古代中国,将士们为守卫国家、忠于君主或坚守个人信仰而英勇牺牲的情形。从广义上来说,也可以指为了某种理想、信念或者事业舍生取义的情况。

详细解释

  • 殉节:指男子为了忠贞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或理想而牺牲生命的行为。
  • 背景与文化意义:在古代中国,士大夫们常常将个人的忠诚和国家的安危紧密联系起来,认为个人的生命应当服务于更大的事业。因此,在面临背叛、屈辱或者其他道德上的考验时,一些人会选择殉节以保持尊严。

造句

  1. 自古英雄多磨难,不少忠臣良将为了国事不惜殉节
  2. 李白在《赠从弟冽》中写道:“岂不有方策,终知非所任;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表达了一种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妥协的精神,这里也可以用“殉节”来形容。
  3. 面对敌人的压迫和逼迫,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殉节,以保持自己的尊严和理想。
  4.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独立与人民的幸福前赴后继、殉节,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5. 电影《英雄儿女》中的志愿军战士,在面对敌人的威胁时,表现出了视死如归、宁愿殉节也不愿投降的大无畏精神。

通过这些句子可以更加具体地理解“殉节”的含义及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方式。

分词解释

xùn

1 古代用人或物随葬:~葬。2 为某种目的而牺牲生命:~国。~节。~难(nàn )。~情。~职。~道(指为坚持某种信仰或理论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