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图的拼音、解释、组词
流民图的简介:
liú mín tú
1.宋熙宁六年,郑侠见岁歉而赋急,流民相携塞道,因命画工悉绘所见而成《流民图》,奏献宋神宗,并上疏极言新政之失。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五:"熙宁六七年,河东﹑河北﹑陕西大饥,百姓流移于京西就食者,无虑数万……流连襁负,取道于京师者,日有千数。选人郑侠监安上门,遂画《流民图》,及疏言时政之失。"后借指反映社会黑暗现实的作品。
1.宋熙宁六年,郑侠见岁歉而赋急,流民相携塞道,因命画工悉绘所见而成《流民图》,奏献宋神宗,并上疏极言新政之失。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五:"熙宁六七年,河东﹑河北﹑陕西大饥,百姓流移于京西就食者,无虑数万……流连襁负,取道于京师者,日有千数。选人郑侠监安上门,遂画《流民图》,及疏言时政之失。"后借指反映社会黑暗现实的作品。
- AI解释
《流民图》,原作名为《悲鸿生命·流民图》,是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创作的一幅长卷绘画作品。此画以中国近代史上苦难深重的民众为题材,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流离失所、颠沛流离的民众生活场景。作品通过描绘大量的难民形象,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日寇侵略下的悲惨遭遇和不屈精神,是艺术与历史交融的经典之作。
详细解释
- 创作背景:此画作于1943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
- 主题内容:画面中的流民或步行、或挑担,或推车,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现状。
- 艺术特色:采用了中国传统水墨画技法与西方绘画技巧相结合的方式,既保留了传统的美感,又融入了现代主义的风格。
- 意义价值:不仅是对历史苦难的再现,也是艺术家对国家民族命运的高度关注和深切关怀。
造句
- 这幅《流民图》生动地展现出了战争时期人民生活的艰辛与困苦。
- 在《流民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难民在艰难的环境中寻找生存的机会。
- 通过学习《流民图》,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上的苦难和民族精神的伟大。
- 艺术家徐悲鸿先生以《流民图》表达了对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以及对未来希望的深切情感。
- 在画展上,参观者们被《流民图》中那些生动的人物形象深深打动。
分词解释
流
liú
1 液体移动:~水。~汗。~血。~泪。~程。~泻。~质。~水不腐。汗~浃背。随波逐~(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转(zhuǎn )。~通。~寇。~浪。~离。~散。~失。~沙。~露。~萤。3 传播:~言。~传。~芳。~弊。~毒。~行(xíng )。4 指江河的流水:河~。江~。溪~。激~。奔~。5 像水流的东西:气~。暖~。电~。6 向坏的方面转变:~于形式。7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放。~配。8 品类,等级:~辈。~派。9 指不正派:二~子。
民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图
tú
1 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画。~案。~谱。~鉴。2 指地图:《亚洲略~》。~穷匕见。3 画:画影~形。4 计谋,计划:宏~(亦作“弘图”、“鸿图”)。良~。5 谋取,希望得到:~谋。~利。企~。妄~。励精~治。唯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