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俎的拼音、解释、组词

刀俎的简介:

dāo zǔ
刀和砧板。比喻宰割者: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刀子和砧板,为切割鱼肉的器具。比喻宰割者或迫害者。《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词语“刀俎”源自中国古代典籍,常用来比喻处于被动地位,任人宰割的局面。其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句为:“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不然,辱二位先生。”这里的“刀俎”比喻了被他人摆布、任人宰割的情境。

在古代,“刀俎”意指切菜的砧板和刀具,用来形象化表达烹饪过程,而“刀俎”一词后来转义为权力者手中的工具,象征着生杀予夺之权。其寓意深远,不仅限于个人命运,也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复杂局势。

造句

  1. 历史上的屈辱时刻: 在国破家亡之际,他们就如同刀俎中的一块鱼肉,无法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
  2. 商业竞争的残酷: 在这个市场环境中,小企业犹如刀俎中的鱼肉,稍不留神便可能被淘汰出局。
  3. 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 无论多么有才能的人,在一个强势的集团面前都可能如同刀俎之上的肉,任人宰割。
  4. 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小国在大国博弈中往往成为刀俎之间的棋子,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5. 个人发展困境: 刚刚毕业的小王在这个公司中倍感压抑,觉得自己就像刀俎中的鱼肉,随时可能被解雇或转岗。

以上造句旨在更形象地说明“刀俎”这一成语的应用场景与含义。

分词解释

dāo

1 用来切、割、斩、削、砍、刺、铡的工具:~子。~兵。~法。剪~。镰~。2 中国的纸张计量单位:一刀合一百张。3 古代的一种钱币,因其形如刀故称:~币。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