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衣的拼音、解释、组词

法衣的简介:

fǎ yī/yì
和尚、道士等在举行宗教仪式时穿的衣服。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僧人所穿的袈裟。《法镜经》:「或乏法衣者,当以给施之。」

2. 道士行道的法制衣服。《西游记》第六十七回:「那道士,头戴金冠,身穿法衣。令牌敲响符水施为。」

3. 司法人员和辩护律师执职务时所穿的制服。也称为「法服」。

法衣》通常指的是佛教徒所穿的袈裟,它是佛教僧侣日常修行和宗教活动时必备的服装。在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中,“法衣”是出家僧尼的传统服饰之一,象征着他们对佛法的崇信与实践。

详细解释

  1. 概念来源:在梵文里,“法衣”对应的词语为“Saffāra”,意指一种用来遮身的衣服。
  2. 材质与颜色:传统上,法衣多采用麻或棉织制,颜色通常为土黄色,象征着僧侣对尘世的放下和追求清修的精神状态。不过,不同宗派、不同国家对法衣的具体形式、图案和颜色可能有所不同。
  3. 用途与意义:除了作为日常穿着外,法衣在宗教仪式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例如诵经、讲经等活动中,僧侣会身着法衣以示庄严。它不仅是服装的象征,也是修行者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一种标志。

造句

  1. 她走进寺院时,看见一位老和尚正披着一件破旧的法衣,坐在古木下念经。
  2. 法师们在诵读经典之前总是先换上庄严的法衣,这样能更好地集中精神。
  3. 每年的佛诞节,寺院会举办大型的法衣授戒仪式,吸引众多信众前来参观。
  4.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不像过去那样普遍穿着法衣,但佛教徒们依然十分珍视这一传统服饰。
  5. 这件法衣上绣着龙凤图案,彰显了这位高僧在寺内的重要地位。

这些句子展示了《法衣》在宗教仪式、个人身份标识以及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分词解释

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政~。奉公守~。逍遥~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设~。手~。写~。3 仿效:效~。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式。~帖。5 佛家的道理:佛~。~号。~轮。~像。~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师。~器。~事。7 指“法国”:~文。~式大菜。8 姓。

1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服。~着(zhuó)。~冠。~架。~锦还(huān)乡。2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炮~。糖~。肠~。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