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蠹的拼音、解释、组词
民蠹的简介:
mín dù
1.指对人民有害的人。语本《商君书.修权》:"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 2.人民受损害。
1.指对人民有害的人。语本《商君书.修权》:"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 2.人民受损害。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蠹,食禾稻的害虫。「民蠹」即民贼,指剥削人民的贪官污吏。《南齐书.卷六.明帝本纪》:「顷守职之吏,多违旧典,存私害公,实兴民蠹。」《宋书.卷七二.文九王列传.始安王休仁》:「及拜徐州,未及之任,便征动万端,暴浊愈甚,既每为民蠹,不可复全。」
《民蠹》这个词并不是一个标准汉语词汇,但从“民”和“蠹”的字面意思来看,“民”指的是民众、百姓,“蠹”通常指虫害,如蛀虫。结合这两个词义可以推测,《民蠹》可能是指损害人民利益或危害百姓的人或事,类似于“民贼”。不过,“民蠹”这个词在正式语境中并不常用,如果要用于具体情境中表达对某人的批评或形容某事的恶劣影响时,通常会采用更为明确和规范的词汇。
根据上述推测,以下提供五个造句示例:
- 在古代社会,那些只顾自己利益而不恤民瘼的人被称为“民蠹”,是百姓痛恨的对象。
- 他长期盘踞一方,鱼肉乡里,是个十足的民蠹。
- 面对这种以权谋私、欺压百姓的现象,我们必须坚决打击,绝不能让其成为危害社会稳定的民蠹。
- 这位官员平时贪赃枉法,作威作福,在当地群众中早已臭名昭著,成了人人喊打的民蠹。
- 为了根除地方上的腐败现象,政府采取了严厉打击措施,不少所谓的“民蠹”被绳之以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正式或官方语境中使用这类词汇时,应避免直接使用“民蠹”这个词,而可以采用更具体、精确的表达方式。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