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土俗的拼音、解释、组词

民情土俗的简介:

mín qíng tǔ sú
一地的人情世故,风俗习惯。

  • AI解释

民情土俗》这个词组,主要用来形容一个地区或社区特有的风俗习惯、社会风气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其中,“民情”指的是普通民众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习惯;“土俗”则更多地强调当地传统的生活习惯或者说是民间的习俗。

解释:

  • 民情:指普通人的思想感情,包括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
  • 土俗:原指乡村的传统风俗习惯,后来泛指某一地域内的文化特点或行为方式。

民情土俗》一词通常用来描绘一个地区独特的生活风貌和文化特色。它不仅涵盖了物质层面的生活习惯,还涉及精神层面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心理。这个词组常用于描述地方文化的多样性与本土性,以及这些特性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造句:

  1. 这个小镇保留着浓厚的民情土俗,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日常饮食都展现了独特的风情。
  2.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不同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民情土俗,这正是中华文化丰富多彩的表现。
  3. 村里的老一辈人坚持传承当地的民情土俗,即使时代变迁也从未改变。
  4.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各地的民情土俗,我们应该积极地进行文化学习和交流。
  5. 这次旅行不仅让我领略了祖国山河之美,更深刻体验到了不同地方的民情土俗

分词解释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qíng

1 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感~。~绪。~怀。~操。~谊。~义。~致。~趣。~韵。性~。~愫(真情实意)。~投意合。~景交融。2 专指男女相爱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的事物:爱~。~人。~书。~侣。~诗。殉~。~窦初开(形容少女初懂爱情)。3 对异性的欲望,性欲:~欲。发~期。4 私意:~面。说~。5 状况:实~。事~。国~。~形。~势。~节。

1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壤。黄~。2 疆域:国~。领~。3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4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5 不合潮流:~气。6 未熬制的鸦片:烟~。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族。9 姓。

1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尚。风~。习~。约定~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2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名。~语。~曲。雅~共赏。3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气。~物。鄙~。粗~。庸~。4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人。世~。僧~。凡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