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语的拼音、解释、组词

注语的简介:

zhù yǔ/yù
1.用作说明解释的文字。

  • AI解释

在汉语中,“注语”通常指的是对某个词语、句子或段落进行注释或解释的文字。这种文字常见于书籍、文章等文本中,用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意。

注语的作用和形式

  1. 作用:注语的主要目的是补充说明、纠正误解或者提供背景信息,使阅读更加顺畅和准确。
  2. 形式
  3. 作为脚注或尾注的形式出现在页边或页面底部。
  4. 直接嵌入在文本中,通常以括号或斜体字标注。

示例

  1.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注语:此句出自儒家经典《论语》,意为学习并时常温习所学内容,难道不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吗?

  2. 文本中直接嵌入注语的示例: 他“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意思是:他在高处举手招呼人,虽然手臂没有变得更长,但人们看得更清楚了。(这里括号内的内容即为注语)

  3. 脚注形式: 在现代汉语中,“解缙”是一个历史人物的名字,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在政治上也颇有成就(参见《明史·列传》)。

  4. 尾注示例: 需要注意的是,“龙井茶”的品质与产地有着密切关系,正宗的龙井茶只产自杭州西湖区的龙井村一带(来源:《中国茶叶大辞典》)。

  5. 作为解释插入句中的形式: “庄子”一词不仅指代了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庄周(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也常被用来泛指那些追求超脱世俗、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和思想体系的代表。(《中国哲学史教程》)

造句

  1. 在这篇古文中,为了帮助现代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在每句话后面都加上了注语。
  2. 教材中对于生僻字词都有详细的注语解释,方便学生学习。
  3. 他阅读古代文献时总是习惯性地写下注语,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4. 这本书的编写者采用了脚注的方式,对每一个关键术语都做了详尽的注语说明。
  5. 针对一些可能引起争议或误解的地方,作者特意用斜体字添加了注语来澄清。

通过上述解释和造句,希望能帮助你更深刻地理解“注语”的概念及其应用方式。

分词解释

zhù

1 灌进去:~入。~射。大雨如~。2 (精神、力量)集中在一点:~视。~目。~意。3 用文字来解释词名:~解。~释。~音。夹~。4 解释词句所用的文字:~疏(注解和解释注解的文字的合称)。5 记载,登记:~册。~销。6 赌博时所下金钱财物:下~。赌~。7 量词,多用于款项或交易:一~钱。

yǔ,yù

1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2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4 说:细~。低~。